坐落在武汉这座“大学之城”的核心地带,洪山区每天涌动着60万在校大学生,活力澎湃,文化创意产业也成为区域持续深耕的蓝海。
数字经济席卷之下,城市开启转型发展新篇章。长江日报记者连日来深入洪山街巷,在街道口沿珞狮路向南,从书城路至野芷湖西路,穿行环大学创新发展带,对话年轻的创业者,寻访产业进化的新路径。
600余文创企业聚集1个园区
艺术家群落带来最初产业,数字驱动游戏产业风头正劲,100余款热门游戏从这里走出
野芷湖西路旁的武汉创意天地园区艺术商街二楼,三色鸟品牌创意(武汉)有限公司创始人史召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半开放的阳台绿意葱茏,楼下咖啡馆的香气若有似无地飘散进来。“和普通写字楼不同,这里的氛围更契合创作者的调性。”史召说。
三色鸟公司设计的东湖樱花雪糕。
10年前,作为第一批入驻园区的创业企业,史召在这里开启了创业之旅。10年间,三色鸟的年营收增长十倍,全网“出圈”的东湖樱花雪糕、发光雪糕等文创爆款,都出自这里。
位于创意大道一隅的武汉创意天地园区定位于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刚开始就吸引了很多国内知名艺术家,他们在此开设工作室、办画展、开展学术交流,紧接着跟来的就是他们的‘圈子’。”武汉创意天地运营负责人冯芬说,截至目前,武汉创意天地园区已聚集起600余家文创企业和12000多名从业者。
文化创意与数字的融合,催生游戏产业在园区的生长。园区内的武汉游戏大厦,早已成为营收10亿元的楼宇。
“公司2017年入驻至今,在楼内形成了一条覆盖游戏研发、运营、分发等业务的完整产业链,已成功运营了100余款热门游戏。”掌游科技副总经理徐桢介绍,2020年起,公司尝试通过“文旅+”和“非遗+”方式,为游戏研发打开更多想象空间。
作为游戏产业的链主企业,掌游科技“朋友圈”也迅速扩展到了园区内。仅50米的距离,南拳互娱为掌游科技做游戏短视频宣发,再步行10分钟,同为“邻居”的卡司互娱的主播电脑屏幕上,正直播着掌游科技的游戏画面。
“目前,园区内有30余家游戏企业,与之相关联的直播企业也形成了独特的圈子。”冯芬说,从最初的艺术家群体,逐步发展到工业设计、游戏、直播等新业态,园区形成了丰富的文创产业集群。
“小游戏”背后的大产业
打造全国首个小游戏孵化基地,多家腾讯系企业接续落户,产业链不断延长
“小游戏企业对产业集群有天然需求,当标杆树起来时,自然会吸引业内关注。”武汉数字创意与游戏产业协会秘书长陈鹏说,近几个月,上海、重庆、成都、长沙等地的10余家游戏企业接连来电咨询。
全国首个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落户洪山科创大厦。
今年3月,全国首个小游戏产业孵化基地在洪山科创大厦揭牌,近20家小游戏企业签约落户,武汉数字创意与游戏产业协会同步入驻。当天,腾讯云、亚马逊云、抖音集团湖北公司等行业机构签约入驻,为入孵企业提供云服务、算力、AI技术、产品发行渠道等资源。
陈鹏认为,游戏产业融合了科技、文化与创意要素,洪山区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小而美’的小游戏同样能产生显著的产业带动效应。”他说,当前正值发展机遇期,洪山区通过建设小游戏孵化基地,可以聚集起散落在各处的“宝藏”研发团队,通过提供关键要素支持,促进企业“抱团”发展,从而实现游戏产业的弯道超车。
“区内游戏企业多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发行与运营环节,前端研发实力有待加强。”洪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建的华中科学生态城项目,已吸引腾讯系8家企业落户。同时,洪山区已连续两年与腾讯共同举办武汉国际设计大赛·腾讯游戏创作大赛,“通过与头部企业合作,挖掘游戏开发的‘潜力股’。”
徐桢说,掌游科技一直在关注游戏大赛,“就是期望能从中看到新奇的玩法,或者具备独特情感传递的作品”。
“高校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是洪山游戏产业领跑的核心竞争力。” 陈鹏说,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是全国为数不多专门设立游戏学专业课程的高等院校。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数学、计算机专业为游戏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大多数高校设有创意设计类专业,为游戏产业提供大量的人才供给。
今年,洪山区发布《洪山区小游戏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并筹建规模2亿元的小游戏产业发展基金。
出版企业“玩”出文字新表达
文化艺术资源云端重构,“洪山出版”融合多元阅读新场景
一本风筝节主题绘本,近百个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点读笔轻触画面,对话响起,还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风声、海浪声等配乐,宛如观看一部“纸上动画片”。
海豚传媒研发的点读笔,年销量突破50万支。
“我们还创新集成了AI对话等功能,年销量已突破50万支。”海豚传媒品牌营销总监向丽萍介绍,公司正通过阅读机、熏听机等智能硬件,与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合作,推动“出版+教育”融合发展。
可读、可学、可互动的立体化阅读场景,把文字“玩”出了新意境。
矗立于书城路与二环线交会处的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作为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头部企业,也在浪潮中开启了数字化转型。
“集团专门成立子公司、组建研发团队,目前已开发出‘墨小迹学写字’等教育服务产品,并推出了一系列数字化出版产品,覆盖喜马拉雅、爱奇艺等平台。”湖北长江传媒数字出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鹏虹说,这些尝试都延伸了纸质书籍的使用价值。
“洪山出版”作为具备行业影响力的品牌,正集体“触网登云”,“海豚”“亿童”“名校课堂”“墨点字帖”等出版IP从这里走向全国。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正在这片热土上成长。单就洪山区而言,就拥有2家游戏版号出版资质的出版社。”洪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华中科技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帮助辖区企业武汉市风泽中孚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游戏版号,加速了游戏产品的面市。
“近年来,洪山区已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基地2个、省级基地14个,形成了创意天地、融创智谷、武钢云谷·606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园区。”洪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持续培育发展,洪山区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超100亿元,正逐步成长为全区支柱产业之一。在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首次发布的“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百强区指数”中,洪山区入围30强。
“文化创意是创造性劳动,核心在人,人才济济产业才能繁荣兴盛。”陈鹏说。
近年来,洪山区持续加快打通科教强向产业强的转化路径,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1500家,在工信部“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中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构建环大学星创空间,新增科创楼宇20万平方米,校园周边便利的创业条件、创新资源配套和优美的城市面貌,让年轻的科技人才得以安心成就“年轻的事业”。
来源:湖北园区招商网
展开